首页 » 电视剧 » 国产剧 » 我为儿孙当北漂第25集

简介

林妍 王迅,陈卫,韩童生,周岩,冯嘉怡,谭松韵,安琥,蒋雯丽,李晓峰,涂松岩,张春年,艾丽娅,何昊阳,詹姆斯·奥夫斯,杜宁林,褚栓忠,殷桃,方慧,邹少官,周铁,辛雨锡,许晋旗 国产剧 中国大陆 2015
自从北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两三千万人的超级都市之后,由于它在国人心中的特殊地位以及现实存在的诸多资源优势,就成为全国人民以上中的奋斗目标。每年都有大量的年轻人来北京闯荡试图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首都的繁荣与拥挤。如果说当年的上海滩是冒险家的乐园,如今的北京则是年轻人的斗兽场,在越来越残酷的职场压力下,北京成为不相信眼泪的城市,要么适应,要么离开。在经历逃离北上广和逃回北上广的钟表式震荡和体验后,广大外来人员达成共识,北京还是相对不坏甚至极好的选择。 北漂的这种逼仄生活早已经引起影视传媒的注意,《北京爱情故事》、《蚁族的奋斗》都曾经引起观众的广泛热议与共鸣,而北漂一族的酸甜苦辣也都过电视荧幕形象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然而,这些作品大多数以年轻人的北京生活为主题,他们更像是被抛进这个陌生的城市,父母被隔离在千里之外的某个不知名的乡村或城市,他们的出场被描绘成一种几乎无根基的状态,他们固然是生活的承受者,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也是自我的绝对掌控者,不受社会关系的羁绊。北京不只是北京人的北京,也不是只有外地人的青春和中年,即使在高层设计最大努力的减少超级大城市的人口压力的大局下,老年北漂族也因为必须要照顾第三代等原因而来到北京(以及上海广州等等),这将是未来二三十年内严重的社会现象之一。如今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已经在无法遏制的下跌(假如参考通货膨胀率将更加严重),人口向特大城市聚集将是大历史的终极趋势,任何行政命令也难以阻止这一规律在中国的再次实景演出。 然而,即使是做北漂,你其实仍然不是独立的,尽管故乡与父母遥远到只能在心中偷偷地想起或默默的垂泪,可你仍然无法走出他们凝望的目光,甚至在很多时候你会感觉自己是一只被放飞的风筝,飞的越远,扯的越痛。由北京东方在扬、SMG尚世影业、完美影视共同出品的《我为儿孙当北漂》采取了迥然不同的观照视角,将那些被隐藏到后面当背景的社会内容推向前台,让我们看到了更真实的北漂者与他们的父母们的心路历程。 北漂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有些人可能一漂就是十年二十年,在这个过程中总得需要恋爱结婚生子,而一旦生成家庭,原来隐到老家的父母就会浮出水面。《我为儿孙当北漂》就起源于这一社会现实,如果没有女儿贝贝,或许郭一鸣(涂松岩饰演)与田蓓蕾(殷桃饰演)夫妇或许永远也不可能将双方的父母招来。然而,正是由于孩子的存在,使得双方父母开始进入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在这里,蕴含着两代人生活观念的差异,在子女一方来说,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是自己的责任,而在父母一方看来,孙辈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并不仅仅是一个孩子那么简单。原本随着儿女的成长,双方异地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而现在则有了一个相当有说服力的理由来找儿女。说起来,父母远在故乡,七老八十之时,谁来照顾?不要说养老院,公家的没有那么床位,私人的往往住不起,绝大多数都不过是在村里或社区和老伙伴们想随着晒太阳。王朔、冯小刚等北京老爷们儿,曾经说过最美好的老年愿望便是弄个养老的地方,老朋友们一起愉快的玩耍。这个主意不错,前提的是足够的成功,才能开得起,才有相当的社会关系,说到底这是极少数人才有可能玩得起的游戏,大家都如此,土地都不够用。 生活恰恰是在这种错位中展开,老一辈的儿女观与年轻一代的生活观形成鲜明的矛盾,这一点在田蓓蕾意外怀孕之后尤其明显。郭向东(韩童生饰演)声泪俱下地控诉并坚决阻止儿媳去流产固然有夸张的成份,但其中所传达出来的香火观念仍然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学命题。当初生育政策下给家庭带来的震动也凸现出来,双方父母围绕一个孩子展开的争夺战固然笑料叠出,但其中所展现的却是严肃的社会问题。当社会结构变成“四二一”阵型之后,所引爆的是一系列的家庭伦理问题。当郭一鸣与田蓓蕾被双方父母折腾到几乎离婚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并非只是生活观念上的不同,而是一代人的痛与苦。这也不仅仅是两代人的认识问题,从宏观的历史角度看,北上广户籍人口及外来人口的总和生育率都已经非常低,如果截至目前不再有外来者,那么超级城市在未来二三十后将失去必要的活力。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寄托于越来越多的后来者为前人担负社会养老责任,还是需要在当前即开始以家庭和城市为单位长远规划未来。科学进步的最大好处是人类能活得越来越久,各种奇技淫巧也会吸引青年的注意力,青年们纷纷觉得自己还很年轻,然而到中老年又消耗了太多的医疗及保健资源,目前的日本已然对中国不具有实质意义上的危险,根本原因就在于超级老龄化之后,整个国家都被拖住,显然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多生孩子多种树。 与生活观念的冲突相伴随的是严峻的现实压力,郭一鸣夫妇并非不想生二胎,然而北漂生活及职场压力使得他们不敢轻易生育,经济压力、精力匮乏和经验值空转,职场天花板假如早早确定,又反过来造成第二代起步阶段的阻碍。当下社会所面临的风险就在于此,一方面是知识素养高的家庭不敢生,另一方面太底层或边远地区的人们则在拼命多生,造成特殊角度下的知识未能足够二代传承。当然,《我为儿子当北漂》所展现的是前者,在北京的职场压力与高消费压榨之下,生孩子已经成为能否在此继续生存下去的事件。现实的发条越拧越紧,而父母与儿女观念的冲突又造成生活上的拧巴,几乎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到年轻人身上。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本就不易,偏偏又没有人给加一点润滑剂。新中国从制度和实践中确立的男女同工同权同酬以及普遍工资福利待遇的相对低标准,绝大多数家庭必须双职工导致了生养第二个孩子是一个过于艰难的命题。 《我为儿孙当北漂》真实的反应了北漂这一群体的生活全貌,同时也让观众看到这个时代中最集中的社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或许剧作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而真实的解题则只能由现实中的每一位亲身经历者来完成。

@《我为儿孙当北漂》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