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剧 » 韩国剧 » 半艺人第6集

简介

文熙珍 金素利刘宇镇金均夏崔慧珍 韩国剧 韩国 2020
方育平和许鞍华都是香港电影新浪潮中极具风格的导演。二人同年出生,都留学海外学习电影;几乎也是同一时期在香港电台电视部工作,拍摄电视短剧《狮子山下》系列;在许鞍华的《女人四十》和方育平的《一生一台戏》中,互相都有合作。我估摸著二人交情不错,不过香港电影圈就这么大,又是在不用北上的时期,导演们互相来往频繁想必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真实
 
方育平的《半边人》和许鞍华的《客途秋恨》,分别是我看过的这两位导演的作品中,最喜欢的两部。《半边人》拍摄于1983年,讲述的是一位卖鱼姑娘阿莹不满于整日在腥味浓重的鱼档工作而去报名表演培训班,与她的培训老师张松柏──一位美国留学归来的正筹拍电影的导演──之间的故事。“半边人”是一种对人的生活状态的形象描述,人们往往面对著理想与生活的选择,在这种矛盾中挣扎的人,都是试图使自己平衡或者完整的“半边人”。7年后,方育平在他的另一部戏《舞牛》中,依旧探讨著理想与现实,述说著对艺术的坚持与对生活的困惑。
 
彼时的一个月前,许鞍华的《客途秋恨》上映。《客》可是说是许鞍华的自传,晓恩的父亲是国民党官员,母亲是日本人,二人相识于日本战败之后的东北,婚后母亲便随著父亲南下澳门生活,最后定居香港。在语言和文化的隔阂中,母亲从默默忍受到抗争到最终适应,渐渐融入了异响。多年后,女儿也在陪母亲回日本探亲后开始理解她,母女关系慢慢发生转变。母亲处在客途,年轻时离开了家乡,一别就是几十年;多年后回到老家,不曾想,她对于故乡也是客了,反而怀念起居住了多年的香港。而女儿也是处在客途,当她在酒吧裡被同伴遗忘时的落寞,以及朋友被BBC通知面试而自己却没有的冷酷事实,给了她当头棒喝,让她知道从前的欢乐不过是“梦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浮梦而已。
       
两部影片里故事的真实,是它们如此打动人心的原因之一。《半边人》中的大部份演员都是在演著自己,导演在这部影片里介入真实生活、重现真实生活的表现手法也为圈内人和影评人津津乐道。电影开篇在家裡鱼档帮衬的阿莹,观察到年轻女顾客挑鱼时不愿多碰鱼身,不停地擦拭著手指的细节后,她带着不满并且带有敌意的眼神。同样,在张松柏、阿莹与她真实的前男友在茶餐厅对谈的那场戏中,观众也实实在在地为那浓稠的尴尬气氛而坐立难安。
       
提到许鞍华的自传电影,难免不会联想到侯孝贤拍摄的自传《童年往事》。一直觉得《客》有著浓浓的台湾电影的温润气息,它的编剧是吴念真──长年与杨德昌、侯孝贤合作的台湾新电影的代表剧作家。片中许多次时间线的跳跃,都处理的十分平滑自然,不紧不缓。自传中的细节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甚至可以让观众看见一个时代的人。
 
我始终记得《童年往事》中,在那个阳光充足的下午,祖母带著阿孝走上那条回大陆的路,路上采了许多芭乐。在《客途秋恨》里,晓恩的爷爷也是一直唸刀著要回广州,直到最终爷爷病倒在广州,面对前来探望的晓恩,还是说出那句“不要对中国失望”。侯孝贤与许鞍华亦是同年出生,所以他们的祖辈是如此的相似,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不同境遇的人们,这也是真实的力量。
 
边缘
 
之所以要把《半边人》和《客途秋恨》放在一起,除了偏爱,更多的是在两部电影里,我都看到了一种“边缘化的存在”,我们都是奔波在客途上的半边人。张松柏以为回到了香港可以施展抱负,不料电影公司却并不看好他的剧本,觉得在香港市场没人关心美国留学生的故事,而他自己也写不出地道的香港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他是边缘人,他也是“客”。方育平现在定居加拿大,没有继续拍片。人们对他的定义是“在香港电影中唯一坚持走非主流路线的导演”,这个描述充满敬仰,听起来却有些酸楚。在香港电影新浪潮和投资老板的眼中,算是个边缘化的导演。
 
想起最近看的两部关于理想与现实的电影,一部2005年的法国片《我心遗忘的节奏》,本是流氓的汤姆一直有个当钢琴家的梦,为了淮备两个月后的试演,他向一位华人女孩学习钢琴。汤姆并没有试演成功,而最终,他成为了华人女孩的经纪人,陪伴她参加各种演出。另一部是科恩兄弟的新片《醉乡民谣》,民谣歌手勒维恩在一週内历经了各种变故,奋力为自己的梦想一搏,失败后也试著放弃音乐去当水手,可最后什么都没奏效,生活依旧回到了原点。这两部片子都告诉我们,可能你一辈子,都只能在梦想的外围绕圈,你以为你的梦想之门正要打开,却没料到那恰恰是你最接近它的一次,可能一辈子你都是在客途上的半边人。
 
显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方育平和许鞍华,可是那又怎样。做著自己想做的事,忘了它本身能带给你的好,人生本就不需要那么完满,它又不是个盘子。

@《半艺人》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