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科幻片 » 第25号座位HD

简介

NicholasAgnew 凯特·阿什菲尔德 尼古拉斯·班克斯 Daniel Brennan 科幻片 英国 2018

时隔11年坐在电影院重看《阿凡达》,物是人非。

但由于《阿凡达》开创了3D电影的风潮,再回过头来看《阿凡达》本身的3D特效,缺乏了当年的新鲜感。

不过,正因为这次重映可以跳脱出技术营造的奇观,过滤掉视听表象,结合11年来对世界认知的变化,看出一些以前没发现的内涵。

对卡神和《阿凡达》的讨论,基本都集中在技术和科幻层面,已经有无数专业文章甚至专著来阐述,关于电影工业和技术的贡献不过多赘述。

本文从一个被忽视的角色出发,引申出西方主流思想和历史文化传统,聊聊卡梅隆在这些瑰丽的3D奇观之下到底想表达什么。

毋庸置疑,《阿凡达》中最主要的角色是人类大兵杰克和纳美人公主Neytiri。两人在《阿凡达》世界的地位相当于人类世界的“亚当和夏娃”。杰克通过一次次联结,深入纳美部落,与Neytiri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最后两人产生爱情,真的在肉体上结合,故事随着两人的互动推进。

在杰克和Neytiri之外,《阿凡达》中戏份最多的两个角色,一个是西格妮·韦弗饰演的格蕾丝博士,另一个是基地雇佣兵指挥官迈尔斯上校。

上校的人设比较简单,他象征了人类征服世界过程中的暴力,一切问题都可以用暴力解决,无需和平谈判,只要用强大的军事力量把对方打服就行。

而科学家格蕾丝的角色却不简单,她不仅是“阿凡达”结合体的始作俑者,殖民潘多拉星球的首席科学家,而且从头至尾全程参与杰克对纳美人的渗透。

但这个角色完全被忽视,甚至连一张像样的剧照都没有。

格蕾丝博士在地球殖民潘多拉星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很矛盾,如同15世纪以来欧洲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过程中的航海家和各类科学家。

分析格蕾丝博士之前,首先解释一下《阿凡达》故事最大的隐喻,即卡梅隆对西方殖民主义与美洲原住民大屠杀的控诉和反思。

电影的剧情和潘多拉星这个名字的隐喻再明显不过。

潘多拉星是美丽富饶的,有一千克就能卖两千万的稀有矿石,有漂浮的哈利路亚山,还有无数令人神往的奇异动植物。潘多拉星又是险恶而原始的,迈尔斯上校说基地围墙外的所有东西都想杀了你,还有世代居住在此的原住民纳美人,也会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

如同这个星球的名字,“潘多拉”既是无数诱惑的象征也是无数危险的象征。还有电影中纳美人的造型、风俗、骑射,以及他们对星球的敬畏,都非常明确地指向了印第安人。

潘多拉星 ≈ 美洲新大陆;地球人 ≈ 白人殖民者;纳美人 ≈ 美洲大陆原住民。

可以说《阿凡达》的故事就是当年欧洲殖民者对待美洲新大陆的态度。

那么科学家或者说科技,在西方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肇始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就是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欧洲人开始思想解放,追求科学,催生了一大批科学研究成果。

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就包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地理学家、博物学家、天文学家对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对地圆说的证实。

中学历史课我们就学过,资本主义的增长需要不断扩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客观上催生了科学家对地球更广阔空间的探索。

无论是电影中的资本代理人帕克,还是军人迈尔斯上校,以及科学家格蕾丝博士及其团队的研究资金,还有整个基地的运作,一切资金来源都是为了攫取潘多拉星的矿物资源。

格蕾丝博士的角色就像当年受资本资助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这些航海家本人的目的也许只是为了探索世界,追求科学真理,电影中的格蕾丝博士也是这样。

但随着航海家跟进的资本,带给美洲新大陆却是殖民主义和自由贸易,以及对殖民地无情地掠夺甚至屠杀。

关于格蕾丝博士对开发潘多拉星球的态度,大决战前的一句台词可以概括。格蕾丝博士对资本代理人帕克说:“如果你想和他们(纳美人)共享这个世界,就得了解他们。”

格蕾丝对潘多拉星球的态度还是从一个科学家的认知角度出发,是非常怀柔的。她开办学校,教他们英语,甚至用人类DNA和纳美人DNA结合成“阿凡达”,深入当地人中间,取得信任,慢慢感化,让纳美人逐渐接受外来文明。

但资本可等不了这么久,更不屑于取得当地人的信任,如果怀柔政策不奏效就要靠飞机大炮,导弹和机枪。

帕克说,虽然杀死当地土著这种事很难看,但与这些负面舆论相比股东更在乎报表上的业绩。

举一个比大航海时代更近的例子,例如众所周知的诺贝尔奖,是以科学家诺贝尔命名的世界最高科学奖。

这位瑞典科学家是“炸药之父”,他拥有硝化甘油炸药的专利,还发明了用于军事的诺贝尔爆破炸药。诺贝尔靠几百项科技专利积累起巨额财富,但他自己却生活简朴,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和科技普及,并用其遗产的大部分设立了诺贝尔奖。

诺贝尔本人作为科学家绝对是伟大而高尚的,但他发明的炸药被当时各欧洲大国用于军事用途。

诺贝尔死后没多久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大战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是当时人类科技成果的一次大阅兵。

飞机第一次用于军事,各种最先进的新式火炮投入使用,电话电报通讯技术也用于军事指挥,还有杀伤效率极高的机关枪和惨无人道的毒气武器等。

就像电影最开始杰克接受的任务,以及格蕾丝博士研究“阿凡达”的初衷,本来想通过“阿凡达”打入纳美人内部,劝说其搬家,为资本随后跟进扫清障碍。

只不过,格蕾丝的做法是和平的外交手段。

但因为杰克驾驭“阿凡达”越陷越深,成功触及到纳美人的核心,导致资本和军方发现纳美人的软肋并发起毁灭性总攻。

就像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炸死更多人,格蕾丝研制阿凡达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灭绝纳美人。

但一切科技都有两面性,都是双刃剑。

就像距离我们更近的核科技,既可以成为造福人类的能源,也可以成为毁灭地球的武器。

电影中的“阿凡达”也一样,通过格蕾丝博士使用阿凡达,我们看到的是两个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和平共处,甚至最后产生联姻;而通过迈尔斯上校使用阿凡达,却像派到纳美人中间的间谍和侦察兵,骗取信任,最终诉诸。

最后,从格蕾丝博士这个角色还可以得出电影《阿凡达》的一个核心关键词:

联结

联结贯穿了电影始终。

卡梅隆创作的《阿凡达》剧情就像一个太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残疾大兵本来是去说服纳美人,但却逐渐被纳美人的文明所感染,反过来对抗地球人。杰克游走于两方之间,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太极。

太极的精髓也在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是联结。

电影有两个阵营,而且卡梅隆设计的这两个阵营的角色是完全对等的。

杰克对应Neytiri,迈尔斯上校对应苏泰,格蕾丝博士对应莫特(莫特会说英语,说明她对外来文明不排斥,也曾了解过),帕克对应部落酋长埃图康。

不仅角色对应,片中的人类和纳美人都崇尚联结。

只不过人类是通过格蕾丝博士的发明进行人与机器的联结,而纳美人是和整个星球进行自然联结。

杰克每次进入阿凡达的身体,都需要躺在机器里进行联结,而他变成纳美人后,无论是骑马,还是驯服伊柯岚,还有和伊娃交流,以及和Neytiri的结合,也需要用头发里类似神经突触的东西来联结。

片中格蕾丝最终大战前说服帕克时说,整个潘多拉星就像一个网络,这种描述也非常像人类现在的互联网。

西方从工业革命后崇尚的是人与机器的联结,比我我们开车就是典型人与机器的联结,就像纳美人驾驭自然中的野兽。

尤其是现在的电动车,更像一个能移动的智能电子终端,而非交通工具。人类越来越依赖机器和网络的联结而远离和自然的联结。

但纳美人正相反,他们感受的是和整个星球的联结,骑马和飞行都要用心去感受并驾驭。

电影中帕克说,我们给了他们学校和公路,但他们就要泥泞的土地。

在印第安酋长写给美国白人的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这样几句话,也许可以表明《阿凡达》电影一个侧面的涵义: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印第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空气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因为一切生命都需要它。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同样,空气也会给我们的子孙和所有的生物以生命。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样?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
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END-

更多干货影评:

1.《闪灵》:《闪灵》中被忽视的女性角色,万字拉片重新解读温蒂

2.《肖申克的救赎》:三大主题+编剧原理+外因,万字长文理清《肖申克的救赎》为何评价如此高

3.《旺达幻视》:从好莱坞“千年”绿叶到《旺达幻视》第一女反派,她用了20年

@《第25号座位》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