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片 » 满清禁宫奇案满清禁宫奇案

简介

内详 翁虹,王书麒,苑琼丹,李华月 经典片 香港 1994

  有这么一批影片,打着“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光环,受自身三级片定位的影响而无法发扬光大,看了不能令人感到痛快,不看又觉得对不起这一点对真相和人性探索的好奇,于是找来观赏。许多帖子都在不断的重复着当年惨绝人寰的香港十大奇案,而真正悲哀的,是这一幕幕的人间惨剧从未停歇,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自保也从未画上休止符。

  香港底层人物生活压力之大几乎是所有类型片所热爱的,星爷穷并快乐着、中了头彩惹来大祸的富贵逼人、靠一个力王去改变一个监狱十死无生的悲惨现状等等,当然这些都只是九七之前的历史,过了这个分水岭自然阳光普照天下。在港片逐渐没落的现在,是否也和这个有关:底层人物的“幸福生活”已经没有什么可供挖掘的了,神马黑社会、高利贷、性变态者、被迫卖(和谐)淫、被逼杀人等等都是旧社会的残留物。所以,人们只有在黄百鸣越来越发福的脸上找到被逗笑的可能性,而这种大笑却连鸡肋都算不上。

想笑吗,这里有让你笑的机会,你能看见黄秋生百年难得一见的脓包样子、你能看见正义战胜邪恶的大快人心、更少不了性感女神大跳艳舞,当然有个前提,要有一颗强壮的心脏才行。因为这里更多的是悲哀,执法机关的不公、天理正义的难伸、恃强凌弱的风气、冤假错案的难辩,奇多,恨也多。

《香港奇案》,1976

  本片分为三个故事,质量很高,鲜少色情。

  《灶底藏尸》,三个故事中最惊悚的一个,看的人提心吊胆。一个女人带着哑女要战胜一个男性的可能性有多小,从这部影片便能看出绝大多数的结局了。恐怖的气氛从一开始就牢牢掌握在导演手里,妻女到家安然无恙,迅速收拾东西要离去的时候真忍不住欢呼,以致开门的那一刻虽然知道不会这么顺利但还是吓了一跳。后来的凶杀固然凶残,但哑女千辛万苦逃脱出去又被捉回来的悲剧简直令人不忍直视,在《临村凶杀案》里也讲述了一个哑巴的悲剧。这些不能说话的人既象征着容易受害的身心,也意味着缺少言论自由的世界定会遭到自取灭亡。

  题外话,当年加拿大男学生被同性恋男友杀死分尸的视频出来后,网上以死者的名义说,他还在一遍遍的死在人们的硬盘里,虽然是为了让死者平息,但还不足以是振聋发聩的声音。诸如灶底藏尸这样的例子,小时候曾在《千王之王》里见过被利用,再惨痛的过去,时间久了也会是一桩消磨时间的谈资。如今媒体的发展让新闻时刻在更新,这样的新鲜事以不足为奇的姿态麻木着人们的心灵,可见曝光的数量与人们的关注度是成反比的。

  《血溅吊颈岭》则是个现代版武大郎的故事,丈夫发现自己媳妇的干妈帮着媳妇跟有钱人搞在了一起,一怒之下将三个人都杀了,然后畏罪自杀。故事中的丈夫是个老实正直的人,妻子怀了孕也没想过要和她分开,反而是妻子一直咄咄逼人,最后这个女人虽然自食恶果,可怜的丈夫也只能为这三条人命负责。如果那个丈夫发现自己的媳妇有个不靠谱又瞧不起自己的三大姑八大姨,及早打死为上。

  《龙虎武师》的剧情一波三折,因果循环之外又带着命中注定的无奈。老大救了很像过去自己的小子,最后反而被恩将仇报。这个故事由四大才子之一蔡澜为编剧,奇案二里也有倪匡做编剧,我比较喜欢蔡澜的这个,针对性很强,既励志又带着宿命论,拍成长片也可以了。恬妞一人分饰两角,虽是这么说,其实主要就是演出轨小媳妇。跟《血溅吊颈岭》的故事相似,男人不找个好媳妇是没有将来的。

  《香港奇案之二:凶杀》,1976

  这里面包括四个故事,《临村凶杀案》,《大家姐》,《鬼头仔》,《纸盒藏尸》,其中《纸盒藏尸》被改编的次数尤其多,这是香港史上第一宗没有人证、完全以科学定罪的案件,直到最后被警方指认的凶手也在大叫冤枉。以后喜欢看恐怖片的可要小心了,警方会以此为据指认你心里不正常。

  《临村凶杀案》同样是一个以暴制暴的案子,桂治洪以当年的照片再现,先是指明了凶手的残忍,又以极为悲情的角度观察了一个“渴望与别人交朋友”的普通哑巴被逼成杀人不眨眼的屠夫之旅。片中涉及了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底下问题(详情与可参考《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落后村庄恃强凌弱重私法轻国法的现状、社会上对有前科人们的偏见、以及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可怕,警方在这种背景下的牺牲也难以有英雄之感,无非是掉进司法陷阱的可怜虫。桂治洪还拍成了黑白片,但愿那些破落乡村的肮脏事可以随着黑白影像的离去一起远离现在的世界。

  《大家姐》讲诉的是一名女黑帮头目(老鸨子)杀人被抓的事。故事很简单,一对男女想从老鸨子那骗钱,卖了媳妇就跑,结果被抓了回来,男的被打死,抛尸不成功反被抓。也是一个真实的案子,后面所附的照片不一定是真的,不然就是演员和真人太像了。

  鸡窝的状态,打起人来毫不含糊。这个职业固然可恨,但更可恨的是多数人和资金的支持才让这个职业数千年在全球长久不衰。一如《生于妓院》所讲述了加尔各答的红灯区,一群接受不了高等教育和现代思想的孩子,从出生就被父母钉死了命运,这种时候,鄙夷才是苍白的认输。

  《鬼头仔》,还是桂治洪导演的一个狗咬狗的故事,警方总算聪明了一次。

  《纸盒藏尸》,影片基本上都在法庭上互辩,林伟图委委屈屈的受气小娘们形象果然挺适合这时的立场,但导演的立场相比较更偏重司徒炳强是凶手,几次凶案现场的还原以及烫裙子事件都让观众无法不给凶手一个坏印象,但正义感爆棚之前也应该注意到,有关最后的疑问,法庭根本无从辩驳便匆匆下了死刑的判决,这个真相只能存在于各个导演的想象之中了。

  《血纸盒》,不知年代

  江华主演的这部《血纸盒》整体来说非常平庸,在百度百科里也找不到信息,但影片的出发点完全以“科学认定的凶手蒙冤”为主。江华饰演的司徒为人善良,工作认真,爱护家人,热心帮助邻里,可以说是万中无一的好男人形象,导演更是将案件中许多的科学物证早早给了解释--即巧合:衣服上的纤维是因为曾和死者相撞(很正常,出门一趟身上不知多少人的纤维);力气大(随便一个普通男人制住一个女中学生都玩似的吧);时间巧(人也不是闹钟,为什么就不能有堵车、买夜宵等突然事件)等等。更重要的是,影片着重在江华的家人以及一直办理该案件的老警察身上入手,将一个平凡小人物正常温馨的家庭打碎给人看,更将一个老警察坚持正义的理念用科学打碎。可以说,这部《血纸盒》几乎就是在呈现这样一个概念:如果真的有人蒙冤,那么将会是多大的痛苦,整个着急断案的司法机关和以科学为本的社会又是多么的可笑。

  片中有些疑点与《凶杀》中的《纸盒藏尸》的疑点有所不同,相信是导演为了制造悬疑的效果,因为个人的主观臆断无论如何也左右不了法律的铁血。也许,是被害人的惨状激起了当年所有人的“正义感”,只想着尽管找到个人将之绳之以法,社会才能重新归以太平,所以,即便疑点如此的多且完全不顾“凶手”的冤屈,当年还是将之草草结案。

  真凶是谁不重要,司徒是否蒙冤不重要,媒体要的是一个结论,大众要的是一个心安,司法要的是一个断案,死者家人要的是一个凶手,陪葬品仅仅是一个家庭的破碎罢了,谁也不去在意。

  好可怕的案子,当一个底层的小人物,连法律也不庇佑。

  P.S:当年的小孩是女孩,不是男孩。

  《纸盒藏尸之公审》,1993

  如果说《血纸盒》只是导演在抱不平,那么这部《公审》直接便直接指出凶手另有其人,片头的色狼、故意撞死证人的人皆没有露面便在暗中操纵了案件的扭转。且案情明明疑点重重,警方却只是一口咬定同样有众多疑点的科学论据,很难不让人理解为是“为了科学而科学”的狡辩心态。三个《纸盒藏尸》在所谓凶手的出行时间、作案细节上都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认为案子结束的过于草率,有草菅人命之嫌疑。

  真实的案子和有关当事人的细节究竟怎样,不是网上的只言片语可以解释的清。所以虽然本片以悲情的手法将欧阳一家从天堂到地狱的过程拍摄的异常心酸,也仅仅属于导演和编剧的功劳。

  片中对科学论证一说的思考是最大的看点,从老警探在厕所嘲弄科学家“别人握了他的手就可以推断出这人可能和他老婆有奸情”到片尾指出科学家最早拿来做例子的科学指控被认为是错误的,可以推断出欧阳案子最大的指控是有很大可能不成立的。可惜这已经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错误,当事人已经选择隐姓埋名的生活,局外人也只能看个热闹罢了。

而本片被定性为是三级片,我认为应该是因为警方对欧阳使用各种酷刑逼供的原因,手段之残忍与真正的凶手不相上下。

《香港奇案之三:老爷车纵火谋杀案》,1977

本片包括两个故事,都是警方查案寻找真凶的案子,且两个破案的直接因素都是混混互相揭发。

《法网难逃》:警方出五万元悬赏杀死警察的凶手,最终两个胖犯被抓获。

《老爷车纵火谋杀案》:不看电影的话一直以为是谁点着了价值连城的车子,原来是娱乐场所的名字。破案过程挺搞笑的,形形色色的人都遇到了。

《香港奇案之四:庙街皇后》,1977

同样是两个故事:

《摧花狂人》:这类题材的新闻太多,给了电影一个卖座的好机会。

《庙街皇后》:这个故事印象很深,悲哀的女人被丈夫卖到鸡窝,最终被摧残致死,紧紧不到几分钟之隔,警察就来了。不免想到《灶底藏尸》的案子,凶手是在即将逃脱的前一个小时被捉获,命运真的很不公平。

《香港奇案之五:姦魔》,1977

两个质量较好的故事,稍微有些啰嗦

《枪》讲诉了两个混混无意中得到了一把枪和手榴弹,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最终自食恶果。配枪不像他国一样合法性果然是行得通的,平民的思想道德和生活水平跟不上,突然得到了力量巨大的武器,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保护自己,而是如何伤害别人来让自己得到利益。三人行抢银行时有些“雌雄大盗”的意味,可惜没有他们的风流和浪漫,只继承了死亡这个宿命。

《姦魔》讲诉了警方如何捕获一名专门奸污幼女的变态狂的过程,最后不惜以一名探长自己的女儿做诱饵才捉到了这个变态。桂治洪穿插了变态狂不幸的童年经历来刻画他犯罪心理的原因,但这只会让人更觉得该作案者的可恨。不幸的人一定要将自己的不幸加诸在不相干的人身上,这种人的生活意义lessthannothing。影片借警探之口和媒体之态控诉了当前法律以及舆论对受害者缺乏保护,导致许多的犯罪者逍遥法外,只可惜将近四十年过去了,这种环境依然改观不大。

P.S:饰演受害者的女学生应该是年轻时的惠英红,当然后面露点的那个不知道是不是替身了。

  《香港奇案之强奸》,1993

  作为一个女性来看它的话,根本就是一个恐怖片。一个高智商罪犯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一再侵犯女性,其过程之狠毒、心机之缜密、逻辑之严谨、心理之强大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简直可以作为一个阴影的存在,当然也要友情提示,郑浩南的身材实在太好了。

  法律不会完美,一如人心永远无法满足,如何避免让懂法的人钻法律的空子,绝非是件容易的事。打着人权主义和职业道德的律师们在为一些十恶不赦的人辩护时,不就是在千方百计的寻求破绽?变态的人不是少数,高智商的变态才是少数。

  作为罪犯,郑浩南所饰演的律师完美的将舆论环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谓的证人利用想象便生生的将受害人逼进了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死胡同。这其实为人们敲响了一个警钟,所看非所想,所说非真相,对自己而言仅仅是过过口舌之瘾,对别人却可能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同样,女性也更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独身锁好门,坏人上前要拼命。

  想起了一个很悲哀的笑话,“如果有人要强奸一个女人,怎样才能最好的保护自己呢。”“迅速在裤裆里拉一泡大便。”

  《香港奇案之吸血贵利王》,1994

  片中吴启华饰演的林过仁指的是雨夜屠夫林过云,影片给了他一个从精神病院里治疗出院重新做人的机会,奈何事与愿违。

  黄秋生的妻子因炒外汇欠了不少钱,无奈之下借了高利贷,越欠越多不得已卖身赚钱。丈夫卖了车也无法还清,还被高利贷烧光家产,烧死妻子,儿子重伤,妹妹几乎被奸。法律无门的情况下黄秋生与吴启华手持双刀,以暴制暴,血洗正义之路。

  影片开头便是一个还不起高利贷而跳楼自杀在黄秋生边上的女人尸体,结尾镜头先投向了两个正在研究借高利贷的人,随即投向遥远的城市,象征着因为高利贷而引发的悲剧还有许多。这些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太多,也太过平凡,媒体大众不屑于每天去关注、司法机关无法可依无法定罪(大陆《刑法》尚无高利贷罪的规定,即高利贷并不入罪,同时高利贷利息的高低也并不是判断罪与非罪的要件,也不是定罪量刑的依据。80年代香港有立法,但收效甚微)、自身出路无门人情冷漠的环境下,去借高利贷,无非是给自己一个自杀的勇气罢了。

  和尚是个有意思的角色,他化解了林过仁杀人成性的戾气,却也要为十五块一碗的叉烧饭发愁,佛连自己的弟子都不关注,更何况是数以万计顾不上去信仰的劳苦大众呢。面对高利贷的猖狂,和尚只有大打出手拳脚相加,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导演对当时社会上的种种黑暗现状的悲观态度和不满。

黄秋生再次操起了人肉叉烧包的活计,林过仁再次从杀人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结局是喜剧的,他俩联手在救护车上将黑社会头子分尸;结局是黑暗的,警察选择了保护受害者--即高利贷头目,因为他是自卫,而黄秋生及同伙是蓄意谋杀;结局是正义的,天理循环报应不爽终于不是一句空话;结局是残酷的,黄秋生的家庭终于彻底被毁了,而他们的行为根本无力撼动这个高利贷世界的残酷。

香港奇案还有许多,基本就与邵氏没有什么关系了,且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都是欺辱女性的,这还仅仅是过去香港法制相对混乱的年代,放到现在的印度这个全世界最渣的种族,都能拍一个永无止境的三级系列了。献上《屯门色魔》的截图,说的很对。

@《满清禁宫奇案》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