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喜剧片 » 瑞士军刀男正片

简介

丹·关 保罗·达诺,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蒂莫西·尤里齐,理查德·格罗斯,玛丽卡·卡斯蒂尔,什恩·卡鲁斯,AndyHull,AaronMarshall,AntoniaRibero,JessicaHarbeck 喜剧片 美国 2016
  瑞士军刀男的最后一个场景和开头形成了环形叙事,曼尼的尸体剧烈地放屁,从水上漂离了那群来自“正常社会”、用嫌恶眼神看着他和汉克的人。这个场景给我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因为在一群神色或惊恐或鄙夷的成年人中间,有一个儿童发出了笑声,对她来说这个场景是滑稽好笑而非不堪入目的。看完本片后仔细想来,这个环形叙事的安排非常巧妙。平庸观众如我,在电影开头看到密集的放屁情节无疑是会感到尴尬不适的,然而在经过一个半小时影片中对放屁、性欲、无法融入社会的孤独和stalking这类平常看起来不那么体面的行为的探讨,在看到最后的场景时,观众对那具“行为不当”的尸体感觉已经全然不同了。
  “正常社会”有时候很怪异,当一个儿童异想天开,相信仙灵和鬼怪,玩过家家游戏的时候,人们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甚至是富有想象力的。而当一个成年人那样做的时候,他就会被描述成弱智,怪胎甚至creepy。这两种人之间要真说有什么差异,也就是年龄不同罢了。最后一个镜头莫名令人想到小飞侠和青鸟之流的儿童奇幻冒险故事,也许那个场景里偷偷藏了一个只有孩子才能看见的永无乡或者青鸟,以至于能引他们发笑,而成年人们只看到一具诡异的尸体。
  在电影中,曼尼和莎拉分别代表了虚幻与现实的两个世界,而究竟要前往哪个世界的决定权掌握在主角汉克自己的手里,在曼尼所代表的理想世界里,他是是领导者和裁决者,是个流落荒岛的冒险者,是个靠谱的朋友,在正常社会里有一个美满的生活,所以他要回去。然而在沙拉代表的现实中,如他自己所说,你越了解我,你就会越讨厌我。他是一个一事无成的失败者,害怕和自己暗恋的女人搭话,和家人缺乏沟通,躲在莎拉家后面的林子里偷窥她的生活。在理想世界里,汉克和曼尼用一堆垃圾堆出了自己的房屋,朋友和乐队成员,在那里他们同时和想象出来的莎拉恋爱,在落入水中时亲吻对方。曼尼作为一具能说话的尸体,对现实世界一无所知,汉克给他灌输外来世界的知识:你不能随便和人搭话,不能随便在别人面前唱歌,不能在别人面前直接表达性欲,不能在别人面前放屁,人们不喜欢那样。然后曼尼问: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回到现实世界呢,听起来在那里我们什么都不能做。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而你甚至不能在我面前放屁,这太糟糕了。
  那一刻是汉克这个现实社会里的孤独者离永远逗留在自己搭建出来的理想世界最近的时候,观影时我也在想,为什么不留下来,为什么要回到那个不断被他人打量审判的现实世界里去呢。至于那些不论生理心理,被人认为是不体面的事情,又到底有什么错,无非是放开身体的自然需求和心理迷恋而已。当然这种思想只能存在于曼尼的世界里,现实生活中我尽量避免和人谈性,倒不是我觉得性这件事本身是多么的上不得台面,而是当人想和你谈论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想谈论的往往不是性本身,或是对他人的迷恋欣赏,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想借着这个话题夸耀自己。
  然而就像每一个自我感觉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的人一样,汉克的内心仍然有着回归现实融入现实的渴望和需求,而手机屏保上莎拉的照片就是吸引他回归的动机。尽管他内心其实知道,人生不是闯关游戏,莎拉也不是关底的奖励,不是他成功离开荒岛就能得到莎拉的。人生就是由一次次“也许这次我能成功呢”和一次次的失望组成的,盯着手机里莎拉的照片,汉克想再尝试一次,他也再一次地失望了。在电影的结尾,回归现实社会的一刻,代表理想世界的曼尼彻底死去了,教会他飞翔的小飞侠回到了永无乡。汉克本可以选择像温迪一样长大,融入成人世界,顶替曼尼的身份,让曼尼的尸体做那个怪胎和变态stalker,以后甚至还有机会和莎拉保持联系。但是在曼尼死去之后,汉克意识到曼尼所代表的东西比做一个正常人更重要,他的需求从融入社会转为了自我接纳。别人可以觉得他是怪胎,但他不能让人把曼尼的尸体扔进停尸间放个几周,再办一场无人到场的葬礼下葬。于是他面对渴求猎奇新闻的媒体坦白了自己的身份,抢走了曼尼的尸体一路逃跑到海岸边。
  “我很抱歉,我只是想给你其他人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以及那些在遇见你之前我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的东西,他们可能会笑话我们,可能会用奇怪的绰号称呼我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很奇怪,但是他们想什么都不重要了。我只请求……你不要死。”
  汉克对曼尼的尸体这样说。
  这部电影在B站上的标签是喜剧和冒险,这一点上令人想起了布达佩斯大饭店,而两部电影的复杂程度都远超任何标签能够定义的。瑞士军刀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布达佩斯大饭店更加复杂,因为片中真实和虚幻的边界更为模糊。不论曼尼是具有超能力的、会说话的尸体这件事是真是幻,无可否认他是汉克人格的一部分投射,因此这段话可以被看作汉克在回归现实世界后,对自己内心缺失了的板块的告白。在回归现实社会之后他才意识到,他曾经以为自己需要的东西,并不是必要的。和曼尼在一起搭建梦想的那些时候,他们可以在他们想要的任何时候歌唱舞蹈,彻夜饮酒举办派对,不需要在乎“别人”是怎么想的。因此他对把他铐起来的警察说,对在场的所有人说:“我希望你们能看见那场景,那美极了。”正常的社会人们当然认为面前的是一个不可理喻的疯子,用摄像机和怀疑厌恶的眼神对准了他,毕竟成年人的眼睛是看不见青鸟的。
  在这一点上,本片使用了转换视角的手法让观众能够体会汉克和现实世界人眼中的不同。在汉克和曼尼在一起举办派对的那些片段,观众从他们的视角看到这一切,场景中的光线柔和,即使在黎明和水下的场景中使用了冷色(背景里还是有暖色成分),使用了大量大光圈近景和慢镜头,以此营造出一种不真实甚至梦幻的视觉效果。在汉克和曼尼眼里这一切是自由而美好的,而在影片末尾,从外人的视角看他们搭建的房屋和假人时,色彩则被调节得富有现实感,换言之,更接近人们平时看景物时的颜色,甚至更加冷锐。在这种视角中,汉克和曼尼建造的小世界显得狭窄残破,连那些由苔藓和破烂铁皮组成的假人都平添了阴森感。中间有一个镜头切到了摄影记者摄像机里记录的视角,扫过那一片铁皮假人,观众几乎可以从这个镜头里想象出这则新闻会被如何播出,会如何被人评头论足,成为第二天茶水间里的谈资。
  曼尼彻底死去之前说的一句话耐人寻味,即使他知道他爱的莎拉可能完全不是真实的莎拉,但他仍然对汉克说:“别让她知道我有多爱她。”这句话像是对所有有过stalking经验的人的速写,尽管真正有stalking行为的是汉克。包括我自己在内,认识的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过stalking行为(当然一般仅限于查看对方的社交网络信息),从对方社交网络上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一个自己迷恋的幻象。干这种事情的时候,最害怕的是不小心手滑点到赞被对方发现,人就是这么古怪了,一边拼命想要表达对对方的好感,一边又比害怕任何事物都还要害怕被对方发现。
  刚看到本片的开头的时候,我对后来的走向其实不太看好。当时觉得片头即使对于一部独立电影来说也太跳脱了,当然看到结局本片再次深刻教育我了一记不要随意下结论。从结构上来看,曼尼是提问者,从开头他开始提出一系列问题:什么是死?什么是欲望?什么是爱?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生?而汉克则用行为一点点探索和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这部在我看来开头可以说是癫狂的电影,最后竟然以一种悲伤又豁达的方式一点点圆了回来。本片的另一个令人喜爱的点在于,通过汉克和曼尼这两个相通又不同的角色,满足了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对角色的三种需求:recognition(一个角色的真实性),alignment(一个角色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的程度),allegiance(观众对一个角色道德/意识形态的赞同程度)。汉克作为一个其貌不扬,没有什么显著成就又害羞的平凡人,在recognition上无疑是达标的,现实中他就像是在公共交通上、街边随处可见的那种普通人。而他作为一个无法完全融入现实社会的孤独者的特质,又是能够引起大部分独立电影观众的共鸣的。在allegiance方面,他作为一个跟踪者就不那么能够符合观众的道德要求了,于是这一方面的缺失就由曼尼的角色来填补,尽管曼尼时不时会出现不合时宜的发言和表现,但这些都可以用他是一具不谙世事的尸体的原因来解释,广泛意义上,曼尼在这部影片中,仍然是真善美的代表。
  影片的结尾严格意义上不是个能让人长舒一口气的结束,抛下了许多疑问不曾解答,然而对主角汉克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了。他的小飞侠漂流着离他远去,但汉克知道曼尼仍未死去,总会在某一个地方存在着。同时,他也从别人眼里的怪人活成了自己眼里的怪人,尽管后者并不一定比前者少痛苦一点,为自己做怪人总比终日提心吊胆,害怕成为别人眼里的怪胎要轻松些。
  

@《瑞士军刀男》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