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战争片 » 安娜的战争安娜的战争

简介

阿列克谢·费多尔琴科 MartaKozlova 战争片 俄罗斯 2018

很多人不知道,追求爱情是需要资本的

孽缘

在不适当的时间、地点、人物间发生的爱情,人们叫它孽缘。可爱情天生是一团烈火,哪有“适时”不适时,“应该”不应该。爱情的魔力在于,人们通过爱情发现压抑或隐藏的真实自我,从而满足人天性中“被看见”的需要——这就是为什么明明被告知了一万遍,我们依旧会为爱疯狂,如痴如醉。爱情是石板下狂生的野草,越压抑越显眼,越禁锢越激发强悍的生命力。但很多女人的悲剧在于,不知道追求爱情是需要资本的。

遇到沃伦斯基之前,安娜的人生是一列风驰电掣驶在既定轨道、朝向既定终点的火车。本是个上流社会优雅矜持的贵妇,有着大家眼里厚道正派的丈夫和可爱的儿子,可以说满足了社会和家庭对她所有的期待。按照大家伙的预期,她本该感到幸福美满。但一个人是怎样的人,总会把她引向怎样的道。人们都觉得沃伦斯基引诱了安娜,是安娜“堕落”的起点。可是循规蹈矩只是安娜的表相,在遇见沃伦斯基之前,安娜心中那个狂野的、不在乎世俗规则的自己被疯狂压抑了,她努力说服自己走着所有人给她既定的道路,做着大家都认为再对不过的事情。她简直是个体验派演员,表演得太好都快把自己骗过去了——直到此时,她遇到了沃伦斯基。

我们的女主久旱逢甘霖,在沃伦斯基这里找到了尘封的自我。她不再掩饰自己对刻板守旧、天生的公务员丈夫的厌恶,不再伪装自己在乎上流社会种种沉疴。沃伦斯基满足了她天生的浪漫和激情满怀,她追求真挚爱情的行为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自己的勇敢——我猜这些都是她很惊喜且非常认同的品质,“看啊,爱情让我新生,爱情让我自由!”;更何况沃伦斯基也是个勇敢浪漫的年轻人,他对安娜的感情不可谓不真心。安娜长久以来在丈夫那里得不到回应的情感都有了倾泻对象,而且这个对象也回报了同样的激情——一个长期被漠视的自我被另一个人当宝贝一样,捧在手里,仔仔细细地观赏、赞叹!安娜仿佛由一个扁气球被注入了大量空气而变得轻盈灵动,她突然恢复了满满的生命力。安娜怎么可能不沉沦呢?

很难说沃伦斯基是安娜的劫难还是幸运。没有沃伦斯基,安娜也许过着世人认同的日子,眼前只有一亩三分地、自己的小日子,爱情、希望什么的是不堪细想的;遇到沃伦斯基,安娜的人生仿佛发生了法国大革命,安娜此时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对未来有了明媚的希望。从此,一个社会意义上的安娜死去了,真实而脆弱像个一丝不挂的婴孩的安娜,诞生了。

毁灭

消灭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是让他社会性死亡。被社会排斥,是安娜死亡的重要原因。社会对男女从来都是双重标准,在现代女性大规模参与工作和社会生活之前,女性受到的压迫是全方位的,在19世纪下半叶尤其显著。《安娜卡列尼娜》成书于1877年,《苔丝》成书于1891年,这两部描写女性悲剧的书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论是社会上流还是底层劳动人民,都可能成为虚伪的社会规制和道德的受害者。

双重标准最明显的是,同样的事情对沃伦斯基和安娜造成的截然不同的影响。对沃伦斯基而言,只要他回头,交际圈依然向他敞开大门,他依然可以有他的事业;而对安娜,社会给予了强烈的鄙视和谩骂,指责她“不道德”,将她赶出社交圈;而没有参与社会分工,无法拥有自己事业、实现更多的个人价值的安娜,直接被宣告社会性死亡。

如果说丈夫给她的是情感上的漠视,那么这就是社会层面的“漠视”——安娜的才华智慧,被这个社会视若无睹,不值一文。聪慧强势如安娜,纵使她列出一大堆公式说得头头是道,让设计师哑口无言,她也不可能拥有更大规模听众的认可。多么好的头脑,不搞事业简直是浪费天资,可她没有机会。

于是,安娜所有的价值就压在了沃伦斯基爱她这件事上。她无法控制地给沃伦斯基滚雪球般的压力,失去了社会支持的安娜像被从根部砍断的树木,沉重地压向了沃伦斯基。一个人的安全感和价值,居然只能依靠在别人身上实现的时候,就是她逐渐癫狂的时候。失去了世界,她只有情人,像落水的人只能抱着一块木板。爱情是火,温暖人也能焚毁人。人拥有的越少,越怕失去这仅有的希望。安娜越来越歇斯底里——她太害怕了,她为爱情付出的代价太太太太大了,远胜于她的情夫。男人追求爱情失去的仅仅是一时的名誉和机会,女人失去的却是她的一切。

安娜的毁灭,从她选择背叛社会的那一套道德和心照不宣的规则的时候就已经注定。飞蛾扑火,也不过如此。美丽富有才华的安娜,勇敢叛逆的安娜,真诚浪漫的安娜,如果活在百年后,大概能拥有光彩绚烂的一生。可叹,只是生不逢时。安娜的结局,是被因为惯性而不能及时停止、朝着一个既定终点在既定轨道上飞驰的列车碾碎,就像安娜被社会一时难以改变的沉疴腐朽压榨得支离破碎。安娜这列脱轨的列车,挑战规则的异类,不是被掰回来,就是被毁灭。

另外,看过《安娜卡列尼娜》还想当家庭主妇的人,我是万分不能理解的。多少女性,为了不当家庭主妇付出了一切,才换来可以工作的自由、女性拥有财产的权利;多少女性因为只能围囿于家庭,以悲剧乃至惨剧告终。安娜以死冲破的枷锁,竟然有人捡起来戴上,还美滋滋。我永远不懂,也不乐意懂。

@《安娜的战争》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