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战争片 » 战血染征袍高清

简介

赛·恩菲尔德, 斯坦利·贝克,杰克·霍金斯,厄拉·亚科布松, 战争片 欧洲 1964
{if:"最近看了Sir Michael Caine的许多老电影,打算做爷爷的忠实脑残粉,因此不对Introducing当年三十一枝花的爷爷出来的影片说上一两句,似乎有些不合情理,尽管他老人家不晓得出于什么秘辛,自己并不太情愿深谈卷入此片的来龙去脉。接演Lt.Gonville Bromhead这个角色时,MC年方31岁,跟Bromhead参加Rorke's Drift之战时的年龄(33岁)仿佛。两人相貌上看毫无相似之处,然而不得不承认,MC扮演的Bromhead在第一时间令我惊艳。他那清澈如冷玉的朗朗声线,他那矜持优雅、彬彬有礼的仪态举止,似带嘲讽却不会令人觉得冒犯的言谈笑容,还有蓝眼睛与金头发,修长而略显纤细的身段,跑起步来蹦蹦跳跳的姿势,永远笔直的身形,stands tall and proud, a man seemingly honest in his beliefs……正如Chard一开始就注意到他,我想没有观众不会注意到他。历史上的Chard在写战报给上级和维多利亚女王时,对Bromhead那可是赞不绝口,当然赞的主题是他出色地完成了副指挥的职责,他在战斗中的勇敢无畏、出谋划策及对Chard的无私协助;在影片中,我们随后将看到两人间有爱的互动从头延续到尾,那种不温不火不焦不躁的暗暗较劲完全是英国式的绅士风范,而最有爱的,当属艰危凶险中的合作无间同舟共济。说到不搞剧透,其实也没什么可以剧透,在wiki上翻翻Anglo-Zulu War和Battle of Rorke's Drift词条,对这部影片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就能有个大致了解,再看看Chard的那几份报告,对具体的战斗经过就能有个细致了解。因此我就不详述剧情了,只随便聊聊,八卦八卦。1、Rorke's Drift一战英军的神奇表现,首先归功于武器的先进可能是多数人的想法吧?火器相对于未开化的土著民族原始简陋的冷兵器按理来说是有先天的优势,有意思的是,Battle of Isandlwana中英军配的也是Martini-Henry MKII步枪,却遭受了1300人被杀的惨败。此役除去战术糟糕和人数劣势外,MKII也是被归咎的因素之一,南非炎热气候使其机械装置在超负荷使用后容易过热和阻塞,难以实现重复装弹,原因是碾制黄铜弹药筒的脆弱结构和黑火药助推剂的脏污,后来针对此弊病对个别部件进行了改进,如采用了更坚固的拉制黄铜和一种更长的loading lever。    2、Rorke's Drift一役中,24团英军使用的MKII步枪配的并非标准的P1876枪刺,而是过时的P1853。这在电影中也表现出来了。还有眼尖的筒子辨认出Ducky Owen用的是一支MK IV而不是当时的MK II,MK IV尚未问世呢。    3、Bromhead患有严重的耳聋(可能是在服役期间逐步发展的),这一疾病限制了他的军事生涯,尽管在1867年4月20日他就获得了少尉委任,但却直到1871年10月28日才晋升为中尉,正是这迟延的晋升履历,使他在Rorke's Drift之战中屈居Chard之下当了副手,后者于1868年7月15日晋升中尉,比Bromhead早了三年零三个多月(影片中说Chard成为Battle of Rorke's Drift的commanding officer是因为他比Bromhead早获得委任三个月,这无疑不符合事实)。4、影片中Bromhead对于自己做副手倒是接受得很快,而且也很服从命令,从没有试图挑战Chard的权威。历史上的他出身军人贵族世家,家族军事传统浓厚一直延续至今日,他的三位哥哥也都在军中,老大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早亡,老二老三都是上校巴斯骑士,老二继承爵位,老三同在24团。影片中Bromhead曾对Chard提及“他父亲参加过滑铁卢战役,他的曾祖父跟随沃尔夫将军打过魁北克战役”,他父亲Sir Edmund Gonville Bromhead确曾参加过瓦尔赫伦远征、半岛战争和滑铁卢战役,巴达霍斯一役赢得的金质勋章至今仍保留在其家族中,反映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历史小说沙普系列里亦有关于他父亲的赫赫威名及英勇事迹的描写,至于他那位参加过魁北克战役的曾祖父是否实有其人,目前只查到魁北克战役时间附近确曾有Bromhead家人在军中服役。他的祖父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1813年晋升为中将。Bromhead本人到Rorke's Drift之战时,距离他22岁获得少尉委任已逾十年(影片中说他72年5月才获得委任,而Chard是同年2月,无疑也是个bug),故而此战中面对强敌亲临火线依然从容镇定,也算不得什么。电影故意呈现出他“活泼”的性情,加重他“新兵”的一面,只是为了戏剧化效果,就比如把Hook变成了酒鬼和散漫之徒,实际上Hook是个禁酒主义者,而且无疑是个优秀的士兵。    5、布尔人亚登多夫描述那个牛头阵战术时,说到牛头佯攻,吸引敌军,两翼包抄,我倒想起了汉尼拔在坎奈之战中配合地形和时机使用的新月阵型。嗯,阵型没有什么精妙与简单,使用得当,收到效果,就是精妙。    6、J.R.M.Chard有两个兄弟,一个在皇家燧发枪团服役,参加过阿富汗战争,另一个是牧师。Chard谒见过维多利亚女王三次,他从祖鲁归国后不久,一个姊妹因病夭折,女王也发去了吊唁。关系看来不错。7、Bromhead和Chard的交集是命运性的,两个人生平都因此役而赫赫扬名,同时获授VC,但此役也是他们军事生涯的顶峰,日后再无超越。Bromhead晋升到少校,Chard晋升到上校。两人都终身未婚,都病死于中年,前者因伤寒症去世,后者患舌癌去世。Bromhead的遗体葬在今天的巴基斯坦,没有归葬英国。Chard生前和他的牧师弟弟共居,病后也由弟弟照顾,死后葬在弟弟教区的教堂里。8、关于VC,此役中有11人获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大部分为24团士兵,包括Bromhead在内的24团士兵的VC后来藏于南威尔士边民团博物馆(SWBM)。Chard的VC和Zulu War Medal 1879成了私人收藏,一度(1972-1976)被本片中Chard的扮演者Stanley Baker拥有,直到他于1976年去世。9、本片再度证明了皇家工兵历来多才多艺,来造桥梁的Lt.Chard忽然临危受命成了battle of Rorke's Drift的指挥官,而居然没有任何腿软怯战慌张失措种种新兵该有的现象,不得不说是英军之幸。此战若非他和Bromhead协同,休矣。10、一个连队理想情况下会配备1名上尉和2名中尉,但在战争开始时24团的多个连队都只有一名军官(海外服役条件有限),如1营的A连和G连,2营的A、B、C、E连。具体到2营B连,Bromhead的上尉Alfred Godwin-Austen在9th Cape Frontier War中受伤被送回国,所以B连只剩下了Bromhead一名军官。这位Alfred Godwin-Austen的长兄是印度测绘局长、皇家学会会员、皇家地理学会会员Henry Haversham Godwin-Austen,K2(乔戈里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1851-1863年间他也在24团服役。然后这对兄弟还有一个兄弟在Isandlwana战役中被杀。他们的父亲Robert Alfred Cloyne Godwin-Austen也是皇家学会会员、英国地质学家。11、总的来说,这部反映祖鲁战争的史诗影片其实不能用史诗来形容,当然它表现的是祖鲁战争中英军最传奇也很关键的battle of Rorke's Drift,但影片的气氛距离悲壮肃穆尚有很远,甚至可说有些喜剧成分,如两位指挥官在战场上的口头抬杠,牧师的醉酒和时刻不忘布道反对杀戮,英军中各色人等的奇特属性,两军阵前对垒紧张关头突然拉起歌来(英军唱的是Men of Harlech) ,菜鸟枪刺装不牢跌落地上挨骂,Hook撤离着火的房间时仍不忘偷酒喝,还有一个士兵一歇战就去看望他的小牛犊,最后,都道“吾命休矣”,打得灰头土脸金发蓬松也从不失“色”的Bromhead都爆发出了死到临头的狂笑和满不在乎的“你干嘛不来杀我呀,Come on,come on”的欠扁样时,祖鲁人居然甩手不打了,表示honor them,for their extreme gallantry。。。甚至英军以为战役已结束时的集合点名清点伤亡过程都透着冷幽默,因此,即使看到祖鲁人在英军排枪战术前层叠的尸体而产生某种罪疚和悲悯心理,也被这时不时跳出来的喜剧效果冲散了,三观完全覆灭。本片对英军的刻画可谓非常完美,极其生动,反之对祖鲁人的呈现虽没有丑化贬低,仍有失挖掘,平面单调,这大概缘于他们对“野蛮人”的了解极其有限吧。最后,对这部片子感兴趣的还可以去看看Zulu Dawn,讲Battle of Isandlwana的。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7672/"<>""}最近看了Sir Michael Caine的许多老电影,打算做爷爷的忠实脑残粉,因此不对Introducing当年三十一枝花的爷爷出来的影片说上一两句,似乎有些不合情理,尽管他老人家不晓得出于什么秘辛,自己并不太情愿深谈卷入此片的来龙去脉。接演Lt.Gonville Bromhead这个角色时,MC年方31岁,跟Bromhead参加Rorke's Drift之战时的年龄(33岁)仿佛。两人相貌上看毫无相似之处,然而不得不承认,MC扮演的Bromhead在第一时间令我惊艳。他那清澈如冷玉的朗朗声线,他那矜持优雅、彬彬有礼的仪态举止,似带嘲讽却不会令人觉得冒犯的言谈笑容,还有蓝眼睛与金头发,修长而略显纤细的身段,跑起步来蹦蹦跳跳的姿势,永远笔直的身形,stands tall and proud, a man seemingly honest in his beliefs……正如Chard一开始就注意到他,我想没有观众不会注意到他。历史上的Chard在写战报给上级和维多利亚女王时,对Bromhead那可是赞不绝口,当然赞的主题是他出色地完成了副指挥的职责,他在战斗中的勇敢无畏、出谋划策及对Chard的无私协助;在影片中,我们随后将看到两人间有爱的互动从头延续到尾,那种不温不火不焦不躁的暗暗较劲完全是英国式的绅士风范,而最有爱的,当属艰危凶险中的合作无间同舟共济。说到不搞剧透,其实也没什么可以剧透,在wiki上翻翻Anglo-Zulu War和Battle of Rorke's Drift词条,对这部影片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就能有个大致了解,再看看Chard的那几份报告,对具体的战斗经过就能有个细致了解。因此我就不详述剧情了,只随便聊聊,八卦八卦。1、Rorke's Drift一战英军的神奇表现,首先归功于武器的先进可能是多数人的想法吧?火器相对于未开化的土著民族原始简陋的冷兵器按理来说是有先天的优势,有意思的是,Battle of Isandlwana中英军配的也是Martini-Henry MKII步枪,却遭受了1300人被杀的惨败。此役除去战术糟糕和人数劣势外,MKII也是被归咎的因素之一,南非炎热气候使其机械装置在超负荷使用后容易过热和阻塞,难以实现重复装弹,原因是碾制黄铜弹药筒的脆弱结构和黑火药助推剂的脏污,后来针对此弊病对个别部件进行了改进,如采用了更坚固的拉制黄铜和一种更长的loading lever。    2、Rorke's Drift一役中,24团英军使用的MKII步枪配的并非标准的P1876枪刺,而是过时的P1853。这在电影中也表现出来了。还有眼尖的筒子辨认出Ducky Owen用的是一支MK IV而不是当时的MK II,MK IV尚未问世呢。    3、Bromhead患有严重的耳聋(可能是在服役期间逐步发展的),这一疾病限制了他的军事生涯,尽管在1867年4月20日他就获得了少尉委任,但却直到1871年10月28日才晋升为中尉,正是这迟延的晋升履历,使他在Rorke's Drift之战中屈居Chard之下当了副手,后者于1868年7月15日晋升中尉,比Bromhead早了三年零三个多月(影片中说Chard成为Battle of Rorke's Drift的commanding officer是因为他比Bromhead早获得委任三个月,这无疑不符合事实)。4、影片中Bromhead对于自己做副手倒是接受得很快,而且也很服从命令,从没有试图挑战Chard的权威。历史上的他出身军人贵族世家,家族军事传统浓厚一直延续至今日,他的三位哥哥也都在军中,老大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早亡,老二老三都是上校巴斯骑士,老二继承爵位,老三同在24团。影片中Bromhead曾对Chard提及“他父亲参加过滑铁卢战役,他的曾祖父跟随沃尔夫将军打过魁北克战役”,他父亲Sir Edmund Gonville Bromhead确曾参加过瓦尔赫伦远征、半岛战争和滑铁卢战役,巴达霍斯一役赢得的金质勋章至今仍保留在其家族中,反映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历史小说沙普系列里亦有关于他父亲的赫赫威名及英勇事迹的描写,至于他那位参加过魁北克战役的曾祖父是否实有其人,目前只查到魁北克战役时间附近确曾有Bromhead家人在军中服役。他的祖父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1813年晋升为中将。Bromhead本人到Rorke's Drift之战时,距离他22岁获得少尉委任已逾十年(影片中说他72年5月才获得委任,而Chard是同年2月,无疑也是个bug),故而此战中面对强敌亲临火线依然从容镇定,也算不得什么。电影故意呈现出他“活泼”的性情,加重他“新兵”的一面,只是为了戏剧化效果,就比如把Hook变成了酒鬼和散漫之徒,实际上Hook是个禁酒主义者,而且无疑是个优秀的士兵。    5、布尔人亚登多夫描述那个牛头阵战术时,说到牛头佯攻,吸引敌军,两翼包抄,我倒想起了汉尼拔在坎奈之战中配合地形和时机使用的新月阵型。嗯,阵型没有什么精妙与简单,使用得当,收到效果,就是精妙。    6、J.R.M.Chard有两个兄弟,一个在皇家燧发枪团服役,参加过阿富汗战争,另一个是牧师。Chard谒见过维多利亚女王三次,他从祖鲁归国后不久,一个姊妹因病夭折,女王也发去了吊唁。关系看来不错。7、Bromhead和Chard的交集是命运性的,两个人生平都因此役而赫赫扬名,同时获授VC,但此役也是他们军事生涯的顶峰,日后再无超越。Bromhead晋升到少校,Chard晋升到上校。两人都终身未婚,都病死于中年,前者因伤寒症去世,后者患舌癌去世。Bromhead的遗体葬在今天的巴基斯坦,没有归葬英国。Chard生前和他的牧师弟弟共居,病后也由弟弟照顾,死后葬在弟弟教区的教堂里。8、关于VC,此役中有11人获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大部分为24团士兵,包括Bromhead在内的24团士兵的VC后来藏于南威尔士边民团博物馆(SWBM)。Chard的VC和Zulu War Medal 1879成了私人收藏,一度(1972-1976)被本片中Chard的扮演者Stanley Baker拥有,直到他于1976年去世。9、本片再度证明了皇家工兵历来多才多艺,来造桥梁的Lt.Chard忽然临危受命成了battle of Rorke's Drift的指挥官,而居然没有任何腿软怯战慌张失措种种新兵该有的现象,不得不说是英军之幸。此战若非他和Bromhead协同,休矣。10、一个连队理想情况下会配备1名上尉和2名中尉,但在战争开始时24团的多个连队都只有一名军官(海外服役条件有限),如1营的A连和G连,2营的A、B、C、E连。具体到2营B连,Bromhead的上尉Alfred Godwin-Austen在9th Cape Frontier War中受伤被送回国,所以B连只剩下了Bromhead一名军官。这位Alfred Godwin-Austen的长兄是印度测绘局长、皇家学会会员、皇家地理学会会员Henry Haversham Godwin-Austen,K2(乔戈里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1851-1863年间他也在24团服役。然后这对兄弟还有一个兄弟在Isandlwana战役中被杀。他们的父亲Robert Alfred Cloyne Godwin-Austen也是皇家学会会员、英国地质学家。11、总的来说,这部反映祖鲁战争的史诗影片其实不能用史诗来形容,当然它表现的是祖鲁战争中英军最传奇也很关键的battle of Rorke's Drift,但影片的气氛距离悲壮肃穆尚有很远,甚至可说有些喜剧成分,如两位指挥官在战场上的口头抬杠,牧师的醉酒和时刻不忘布道反对杀戮,英军中各色人等的奇特属性,两军阵前对垒紧张关头突然拉起歌来(英军唱的是Men of Harlech) ,菜鸟枪刺装不牢跌落地上挨骂,Hook撤离着火的房间时仍不忘偷酒喝,还有一个士兵一歇战就去看望他的小牛犊,最后,都道“吾命休矣”,打得灰头土脸金发蓬松也从不失“色”的Bromhead都爆发出了死到临头的狂笑和满不在乎的“你干嘛不来杀我呀,Come on,come on”的欠扁样时,祖鲁人居然甩手不打了,表示honor them,for their extreme gallantry。。。甚至英军以为战役已结束时的集合点名清点伤亡过程都透着冷幽默,因此,即使看到祖鲁人在英军排枪战术前层叠的尸体而产生某种罪疚和悲悯心理,也被这时不时跳出来的喜剧效果冲散了,三观完全覆灭。本片对英军的刻画可谓非常完美,极其生动,反之对祖鲁人的呈现虽没有丑化贬低,仍有失挖掘,平面单调,这大概缘于他们对“野蛮人”的了解极其有限吧。最后,对这部片子感兴趣的还可以去看看Zulu Dawn,讲Battle of Isandlwana的。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7672/{else}祖鲁族是非洲最善战的土著,与英军间惨烈的战争。{end if}

@《战血染征袍》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