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艺 » 最美中国戏最美中国戏11.20期

简介

文曦若 内详 综艺 中国大陆 2021

从春晚到元宵,从端午到中秋... ...

不到一年时间,河南卫视总能在每次传统节日中成功出圈。

被人笑称,其掌握了年轻人的流量密码。

翻看其内容本身,比如《洛神赋》、《龙舟祭》...这都是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节目。

但河南卫视巧就巧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和演绎,让中国文化成功出圈,赢得了一众年轻观众叫好。

也用行动再度证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借助巧妙形式展现,经典真的可以永远流传。

就在这个周末,一档同样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综艺开播——《最美中国戏》。

从名字可以看出,这档节目聚焦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戏曲。

让人欣慰的是:在这档节目里,我小时后陪父母一起看戏曲节目的记忆被重新唤起,同时看到了戏曲文化复兴的火苗正在慢慢燎燃。

作为一档戏曲文化体验节目,《最美中国戏》在颐和园中成立颐和戏社,社长汪涵及小班事张颜齐、刘佳艺将带领一众青年戏曲人与飞行嘉宾向各剧种名家、传承人学习并体验戏曲文化。

开篇让人惊喜的是,节目的形式。

不拘一格,独有创新,作为一档户外园林真人秀和戏曲实景创演秀相结合的沉浸式戏曲文化体验节目,《最美中国戏》把节目拍摄放在了颐和园中。当颐和园遇上中国戏,既有审美又有情怀。

颐和园实景拍摄,南湖岛、佛香阁、排云门等颐和园一众著名景点跃然于观众眼前。真山真水比起人工造景,少了几分雕琢,多了几分质朴,但雅趣不减。

而最终的节目呈现也在颐和园的山水与亭台楼阁之间,那一刻,人与物,情与景,戏与曲,在这里都有了有机的完美融合。格调高雅,这是独一无二的,属于中国式的浪漫。

节目的讲究,不光体现在表面,更是在骨子里。作为一档传承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国综,《最美中国戏》还承担着普及知识,弘扬中国戏曲文化的功能。通过浅显易懂的表达拉近观众与节目的距离,让观众在观看节目中国,对中国的戏曲文化也更多了几分理解。

不得不说,在普及戏曲文化知识上,节目组可谓真的是用心了。从演员穿戴,到生旦净末丑等一众戏曲角色人物,甚至是《临川四梦》,《最美中国戏》主创身体力行的做好事无巨细的科普:除了专业人士的解答介绍之外,还在节目中恰当的地方搬出好戏小课堂,让观众不仅欣赏到好节目,还能学习到好知识。

可谓,寓教于乐,老少皆宜。

而来到节目里的老师们也都各个大有来头,可谓都是梨园里的大家,专业性十足。

在刚刚播出的第一期节目里,我们就见到了:河北梆子名家王英会老师;京剧名家张建国老师;评剧名家谷文月老师;京剧名家李玉芙老师。

四位老师不仅对节目编排给出了专业意见,还寄语节目本身,希望《最美中国戏》可以成为戏曲与当代年轻人联结的那座桥梁,传承创新,赋予中国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年轻态,让其真正走入年轻人的生活。

“传统与现代取得联系”

“精粹传承,历久弥新”

“忠孝节义,心领神会”

“形神兼备,耳目一新”

这既是四位梨园大师的寄语,也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需要一代代人的坚守与努力,承接与创新。这既是传承,也是对我们固有经典文化的尊重。

一方面,尊重中老一代。把他们奉为经典的传统曲艺和舞台,呈现给他们;另一方面,也尊重年轻人。与时俱进,用年轻化的表达和共同的文化触达年轻观众,相信年轻人也会被传统文化打动。

张颜齐去见社长汪涵,一路如同过关,路上遇到各位戏曲老师,看见多种表演,这是节目的创新,观众跟随其视角学习成长,这是知识普及的创新。

中华文化千年,长盛不衰的原因,就是在民族文化基础上时刻有有求变求新的一面。这是尊重的艺术,也是创新的艺术。

当然,在节目里传承与创新结合最妙的依然是开园大秀剧目:以《临川四梦》为创意素材,发挥大胆想象,以梦为引绳,跨越时空,让汤显祖遇见莎士比亚。就问这天马行空的脑洞,还有谁?

看完节目后,让人不得不拍手叫好,中西方两位戏剧大师在梦神的引领下有了隔空对话,如梦似梦,但醒来又如梦一场,让人回味良久,余味悠长。

这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有无人问津处的创新,让人真的瑞思拜。

显而易见,这也是《最美中国戏》的立意所在。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绝非空中楼阁,它们真正的归宿是回到民间,走入你我的生活。

它们并非难以走入年轻人的世界,只不过少的是创新的表现形式。

何况,戏曲,本就贯穿数百年中国人的一生。只要用独特的形式表达和呈现,它们一定也会成为当下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无论时代如何快速变幻,用传统手艺人的工匠精神,传承优秀文化精髓,创新表现形式,《最美中国戏》一定会让戏曲再度焕发新生的中国风。

@《最美中国戏》相关推荐